规培之路:挑战中的成长与坚持
--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放射科基地2024级住院医师 张靖雯
2024年7月底,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,我踏进了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的大门,正式掀开了三年住培及研究生生涯的序章。
作为一名放射科专业基地的住院医师,工作要求不同于本科实习阶段。前三月,我在放射科轮转,需要我们在指导医师的带教下写影像报告。刚开始时,我写一份影像报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,一是对解剖结构和疾病表现不熟悉,难以将本科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际,二则是由于不知如何用专业术语描述病灶,这让当时的我倍感焦虑。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,我在业余时间翻阅资料查缺补漏,重温人体解剖结构,熟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。每天工作前我都会仔细查阅审核老师是如何修改我撰写的报告,也会参考其他老师书写的优秀报告,从而逐步提升让自己书写报告的质量,使之更加规范和准确。除了我自身的努力,科室里的老师们和师兄师姐更是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。每个工作日上午八点,科里都会组织读片活动,老师们对各种疾病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;工作上遇到问题,他们都会耐心解答。正是这份集体的温暖,滋养了我成长的土壤,使我能够破茧而出,羽翼渐丰。
与此同时,我也是同济大学的研究生。作为一位科研小白,我几乎是从零开始接触科研。今年6月的时候,我的导师唐翠主任就给我布置了撰写综述的任务,也就是从那时候起,我开始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。撰写综述的过程中,我阅读了大量文献,观看线上教学视频,学习科研写作方法,逐渐建立起一定的科研思维。为了学习影像组学,导师还为我提供了去联影公司学习的机会。在业余时间,我积极参与了讲座论坛,并有幸在今年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大会上担任了志愿者。这些经历拓展了我的眼界,了解到行业的前沿热点,让我更为深刻地认知到科研之路学无止境。但如何在平时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兼顾学习与科研,是每一个医学专硕都共同面对的难题,需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。
总之,不论是那一年夜以继日的考研备考经历,还是三年的规培生涯,学习之路总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,希望自己可以披荆斩棘,终有所获。
微信公众号
微信订阅号